《晉祠銘》碑又叫唐碑,現保存於晉祠唐碑亭內,當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並書。
碑高195釐米,寬120釐米,厚27釐米,方座螭首額書飛白體“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
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後到此酬謝叔虞神恩,
銘文歌頌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國策略,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鞏固唐皇室政權。
亭內還有詩人杜甫概括“晉祠銘”的碑刻:又叫唐碑,
這篇銘文提出了興邦建國以政為德等“貞觀之治”的政治思想。
創建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的晉祠,祠廟素以雄偉的建築群和高超的塑像藝術
聞名於世,自古就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之說。在晉祠核心區的金人臺上有四個高約兩米的鐵人,
被稱為“護祠金人”。鐵人鑄造年代不一,雖歷經千年依然神態威武、明亮不鏽,
生動展現了北宋時期高度發達的冶煉和鑄造水平,被譽為最早的不鏽鋼。
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晉祠內主要建築,坐西向東,位於中軸線終端。
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
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剪邊,殿高19米。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傳説為宋代遺物。四周圍廊,為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
殿內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為聖母端坐木製神龕內,風頭椅是,鳳冠蟒袍,神態端莊。
侍從手中各有所奉,為宮廷生活寫照。
殿內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晉祠文物中極為珍貴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會的宮廷制排列的,
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縮影。塑像共44尊,是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女性形象。
最珍貴的唐槐3000年,周柏2000多年的樹齡。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