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道象柱取自與雲岡石窟的五華洞石柱
為節省時間,這次來也是包車前來雲岡石窟,有關門票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150人民幣,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120人民幣,淡旺季價格浮動以景區公告為準。
靈岩寺坐落於雲岡石窟大景區「山堂水殿」,占地16000餘平米,總建築面積6815.8平方米。
整個寺院為三進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
又名「石佛寺」靈岩寺坐西向東,由東西依次由山門、石雕佛塔、中大殿、後大殿,
南北角樓、配樓、兩端大法堂、周邊迴廊等組成。
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模擬北魏佛寺的建築風貌,古樸莊重,大氣磅礴。七孔橋頭的北魏持燈仙女
靈岩寺建造在一個形似龜背的湖心島上,俯瞰的話,像一隻靈龜在水中遊動,
七孔橋為頭部,四座小巧的角樓成為龜的四個爪,觀賞龜尾,通往雲岡石窟第一窟。
山門殿內供奉三尊香樟木雕刻的巨大佛像,佛像全部採用巨大的香樟木作為材料,
由福建莆田的木雕世家傳人黃文壽大師擔綱雕刻。(可惜我們來山門殿佛門未開)
雲岡石窟與中國諸多石窟寺比較,最具西來樣式,即胡風胡韻濃郁。
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亞藝術元素,也有希臘、羅馬建築造型、裝飾紋樣、像貌特徵等等。
雲岡石窟原名靈巖寺、石佛寺。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羣之一。
雲岡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
北魏皇帝拓跋珪將都城從盛樂遷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為盛樂與平城之間的交通要衝。
文成帝即位以後,令沙門統曇曜主持復法大業。
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曇曜選擇了鍾靈毓秀的武州山,"鑿山石壁,
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
第3窟又名“靈巖寺洞”,是雲岡規模最大的洞窟,洞窟形制較為特殊。
整體洞窟高大、雄偉、壯闊。兩門四窗,外部建有巨大平台,平台中央是一座矩形洞窟,
內置交腳彌勒,俗稱“彌勒洞”;東西兩端各有一座方形三層石塔,風化嚴重。
第五窟(大佛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