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本次自由行,是從廈門火車站坐公交車 花了將近兩個小時到達此地,

廈門北辰山 十二龍潭 下游的竹壩水庫,水面寬闊,岸線曲折。

坐落在山麓的古剎“廣利廟”是閩王 歷代名人雅士在景區內留下許多詩詞墨寶,

如宋代朱熹的“仙宛”等。主要景點有:北辰山門、千年古剎“廣利廟”、

王審知塑像廣場、三角梅基地、拜劍台、攔水壩、萬花谷、龍泉洞、跑馬坪、

北辰紀念林、龍潭石刻。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

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

尊其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廣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

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合稱開閩三王。946年(開運三年),

南唐佔領福州之後,為紀念王審知的德政,將其府邸改建為閩王祠,

對他進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樓區的忠懿閩王祠。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是閩王祭辰,

廟會盛況空前;八月初八仙宮圓夢,人如潮湧,通宵達旦。

南音、歌仔戲等 景區建有度假山莊,可為遊客提供住宿、娛樂、休閒、

燒烤、特色餐飲、露天茶居、山地泳池等一系列服務設施。

還可以品嚐山泉沏就的香茶、口味地道綠色環保的農家菜餚,

樂購盛名土特產:北山龍眼。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IMG_3541.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6) 人氣()

1.jpg

集美學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在 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

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

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原集美學村包括:它既是鍾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

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

學村中的龍舟池節假日常舉行賽龍舟。

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

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遊的一個熱點。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嘉庚公園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公園竣工於1994年,

公園佔地3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

鰲園原為一座小島,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因形如大鱉,所以稱之“鰲園”。

大門有幅楹聯“鰲載定教山盡峙,園居寧與世相忘”。

上下聯首字結合正是“鰲園”。

7.jpg

8.jpg

9.jpg

1陳嘉庚先生有由濟南廣濟園聯想到自己家鄉,決心在家鄉建一座規模更大,

內容更廣博,藝術水平更高的建築,寓教於遊,寓教於樂。

2·立一紀念碑決定終老此地,身後事自己安排,為自己建一處墓穴。

做出這一決定有兩方面考慮:首先不會佔用耕地;感到安心。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IMG_4076.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2) 人氣()

1.jpg

廈門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

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

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

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 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

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迴廊,回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2.jpg

3.jpg

大雄寶殿建於民國15年(1926年),

為歇山頂重簷躥角式單層磚石、木構建築,闊為八間,綠瓦石柱,

雕樑畫棟,集中體現閩南古建築的傳統工藝。

殿前兩座報恩塔是由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體中心,崇宏雄偉,

殿前石庭平舒寬展,正中寶鼎香爐巍立,

兩側白石寶塔高矗,更顯廣庭崇殿的莊嚴肅穆。

4.jpg

5.jpg

6.jpg

7.jpg

藏經閣建於民國25年(1936年),為二層小樓,樓下為法堂,

樓上為玉佛寶殿。藏經閣位於中軸主體建築最高層,歇山重簷式雙層樓閣。

上層藏經,下層法堂。閣樓上下層,三面台廊回護,圈以白石雕欄。

8.jpg

9.jpg

11.jpg

12.jpg

13.jpg

大悲殿始建於明代,原為木結構,民國十九年(1930年)。

1962年,主體改用鋼筋水泥,保持木構斗拱作裝飾用。

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台基上,八角三層飛簷。殿內祀奉觀音菩薩,

正面為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48臂觀音。

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鐵釘,

別緻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之精華。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IMG_3538.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6) 人氣()

10.jpg

廈門鼓浪嶼位於廈門市思明區、與廈門市區隔海相望,

是廈門西南方的一座小島嶼,

當地居民擁有鋼琴及小提琴的數量為全中國之首,

是集歷史人文、建築景觀及音樂藝術的著名島嶼,因此擁有

「海上花園」、「鋼琴之島」、「音樂島」及「萬國建築博覽會」等美稱。

 

2.jpg

3.jpg

4.jpg

廈門鼓浪嶼在唐宋時期尚未發跡,四周遍佈沙灘且草木茂盛,

因此被稱為「圓沙洲」、「圓州仔」,元末時期逐漸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

到了明代當地居民發現島的西南端擁有一個受海水侵蝕的岩洞,

每當海浪衝擊便發出如擊鼓的聲響,因此稱之為「鼓浪石」,

該島嶼也在明代因而得名為「鼓浪嶼」。

廈門鼓浪嶼全島面積約1.84平方公里,擁有「日光岩」、「皓月園」、

「鋼琴博物館」、「菽莊花園」及「鼓浪石」等許多景色宜人的著名景點;

「日光岩」原名為晃岩是鼓浪嶼的主要景點,擁有許多歷史石刻及勝景,

登臨頂峰您可將鼓浪嶼、廈門及周圍許多小島盡收眼底,

日光岩頂端凌空聳立的巨石現今成為廈門的象徵。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24.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IMG_4199.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1) 人氣()

6.jpg

湄洲媽祖祖廟,位於福建省 莆田市 湄洲島,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

是中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媽祖信眾的朝聖中心,

是媽祖信俗“世遺”地,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現存建築多為清代結構,

媽祖廟建築群以前殿為中軸線佈局,依山勢而建,

形成了縱深300米、高差40餘米的主廟道,從山門、

儀門到正殿由323級台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築。

在祖廟山頂,還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像。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湄洲媽祖祖廟包括西軸線和南軸線兩大建築群,西軸線有牌坊、長廊、山門、

聖旨門、鐘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閣、升天樓、佛殿、觀音殿、五帝廟、

中軍殿以及愛鄉亭、龍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大小建築36處。

南軸線建築群有寢殿、敕封天后宮殿、廡房、獻殿、鐘鼓樓、山門、牌坊、

天后廣場、天后戲台等大型建築。整個祖廟群殿閣縱橫。

23.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2.jpg

IMG_3538.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8) 人氣()

1.jpg

雲水謠,“ 南靖雲水謠”原名長教,位於中國福建省 漳州市 南靖縣境內,

屬於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一個景區,那里山川秀美、人文豐富。

村中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 土樓,

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

南靖縣長教風景區擁有 世界文化遺產 和貴樓、 懷遠樓、

省內最高最大最為集中的千年古榕樹群、一條百年老街、千年古道。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雲水謠古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腳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羅棋布的一座座土樓。

這些從元朝中期就開始建造的土樓,保存完好就有53座。

這些土樓姿態萬千,除了有建在沼澤地上堪稱“天下第一奇”的和貴樓,

及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完好的雙環圓土樓——懷遠樓外,

還有 吊腳樓、竹竿樓、府第式土樓等,土樓風景別具一格。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溪岸邊,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組成的榕樹群蔚為壯觀,

其中一棵老榕樹樹冠覆蓋面積1933平方米,樹丫長達30多米,

樹幹底端要10多個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發現的最大的榕樹。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5.jpg

26.jpg

27.jpg

IMG_3552.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8) 人氣()

1.jpg

華安土樓的建造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但目前保存下來且較為完好的大多為清代所建,

福建(華安)土樓就是清代康乾盛世的產物,

並且以規模宏大、華麗壯觀而著稱於世。

福建(華安)土樓所在的位置,受蜈蚣山、大金面山、

虎形山、大龜山和獅仔山的環抱,

其擇址呈現出科學的幾何學圖形。樓群的建築平面佈局獨具特色,

防衛系統構思獨創,構造處理與眾不同,建築裝飾精巧華麗,

而且山水環境宜人,人文景觀豐富,總體佈局貫穿了

“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二宜樓建成於清朝乾隆年間的1770年,建樓者蔣仕熊與其兒孫歷經三代,

耗時三十多年建成。它佔地面積9300平方米,通高16米,外牆厚達2.53米,

整座樓為雙環圓形土樓,分成16單元,共有房間213間,

被譽為圓樓之王,有神州第一樓的美稱。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IMG_3535.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9) 人氣()

1.jpg

2.jpg

3.jpg

東山風動石景區以聲靈千載的銅陵關帝廟為中心,以奇甲天下的風動石為領銜,

以銅山古城為盛載。以文峰塔為外延,風動石景區包括寶智寺、城隍廟、文公祠、

黃道周故居等人文勝跡,釣鼇台、石僧拜塔、虎崆滴玉等自然景觀,

還有博物館、黃道周紀念館、碑廊、木棧道等新建景緻。

可謂佛寺仙宮並列,樓館亭台媲連,妙石靈泉星布,勝景獲步閩海南天。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東山關帝廟位於東山銅陵鎮東邊的岵嶁山下,在風動石景區內依山臨海,

氣派巍然、金碧輝煌。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全國眾多關帝廟中,

只有東山關帝廟和山西運城關帝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jpg

寶智寺名列東山十大廟宇之緊依在銅陵關帝廟左邊。

寶智寺廟宇雄偉壯觀,屬抬樑式木構架建築,懸山頂,

寺廟屋頂全是黃色琉璃瓦和各種優美的瓷雕裝飾,有龍、鳳、飛禽走獸、

花木草蟲及人物等瓷雕藝術,十分美觀。

佈局有前殿、大雄寶殿、後殿(藏經閣)、院子。

寺廟結構嚴謹、造型精美,色彩艷麗,具有閩南地方建築藝術特色。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7米,長4.46米,重約200噸,

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

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

人若仰臥磐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

26.jpg

27.jpg

IMG_4154.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0) 人氣()

1.jpg

蔡氏古民居,位於福建省南安市 官橋鎮漳里村,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

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蔡氏古民居多為 穿斗式 木結構,

主體建築為 硬山 燕尾脊五 開間大厝,左右為 捲棚式廂屋,

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佈局。

前後座之間鋪寬10多米的石埕,山牆之間有2米寬的防火通道。

建築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種題詞。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屋脊高翹,雕樑畫棟,門前牆磚浮雕,

立體感強,窗棱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

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

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7.jpg

8.jpg

9.jpg

10.jpg

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虫、山水人物,圖案古博。

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

而且反映了受 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

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從遠處看,蔡氏古民居就像一把琵琶,

一頭大一頭小,石埕上石板之間縫隙就像琵琶樂弦。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IMG_3539.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7) 人氣()

2.jpg

5.jpg

天波楊府建於開封市城內西北隅,楊家西湖北岸,東靠北宋皇宮遺址龍亭公園,

西臨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佔地面積約60000平方米(6公頃),

其中水域面積4000平方米,綠地面積26000平方米,

仿古建或建築物佔地13253平方米,

是一座大型仿宋建築群,建築規格按當時正一品武官級別修成,

與楊業受封太尉和大同節度使的官職相一致,東靠六朝皇宮遺址龍亭景區,

西臨清明上河園,是一座典型的仿宋式古典園林建築,

由楊家府衙,楊家花園,演兵場三部分組成。

6.jpg

7.jpg

天波楊府中院為楊家府衙,採用對稱規整的建築佈局,

由大門、照壁、鐘鼓二樓、過廳、天波樓、東西配殿、

後殿以及串聯各廳的迴廊所組成。這是楊業處理軍機要事的地方。

8.jpg

9.jpg

10.jpg

兵器殿是宋式歇山丁字脊建築,建築面積218平方米,

過廳和其兩側的圍牆把中院分成兩進院落,

廳前有威風凜凜的守門武將焦贊、盂良塑像,像高2.7

後部為槍刀箭戟等宋代兵器和文圖並茂介紹

《三十六式秘傳楊家槍法》的石刻,共陳列6920餘種宋代兵器。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孝嚴祠位於天波樓的後面,是楊家家廟,為宋太宗御賜的祭祀殿。

面積227平方米,是一座五間三開歇山頂的建築,綠琉璃瓦剪邊,

上置脊吻走獸,斗拱樑柱全部油漆彩繪,殿內設置神龕,

有楊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宗保、文廣等塑像

和宋、元、明歷代皇帝為楊家將授贈的神位。

17.jpg

18.jpg

1.jpg

IMG_3535.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4) 人氣()

12.jpg

1.jpg

2.jpg

龍亭大殿系宋代皇宮後御苑舊址的一部分,

殿下高台乃明代周 王府花園中的 土山。

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築群體中的主體,建於72級蹬道的平台之上。

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 蟠龍盤繞的御道,

雲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 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

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

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

殿內天花板上繪有青雲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簷高翹,簷角皆掛風鈴,

風鈴隨風作響,美妙無比。龍亭大殿雄踞於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壯觀。

特別登上龍亭大殿,潘楊二湖,龍亭公園的秀麗景色,

繁華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風貌盡收眼底,使人感慨萬千。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IMG_4195.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8) 人氣()

1.jpg

2.jpg

龍亭座落在北宋皇宮的遺址上。

北宋皇宮的建築大部分毀於金兵之手,今已蕩然無存。

龍亭公園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萬壽宮佈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

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

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

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

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

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

龍亭公園建於六朝(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

後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宮的遺址之上,

以金碧輝煌、氣勢雄偉的龍亭大殿為主,由午門、玉帶橋、

嵩呼、朝門、照壁、朝房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群組成。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IMG_4198.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5) 人氣()

1.jpg

2.jpg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

屬於 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

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

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佈錯落有致,

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

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

傳統造園 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

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

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 寺廟園林。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獅子林建築可分 祠堂、住宅與庭園三部分,現園子的入口原是貝氏宗祠,

有硬山廳堂二進。主花園內荷花廳、真趣亭傍水而築,木裝修雕刻精美。

石舫是混凝土結構,但形態小巧,體量適宜。暗香疏影樓是樓非樓,

樓上走廊可達假山。飛瀑亭、問梅閣、立雪堂則與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應。

扇亭、文天樣碑亭、 御碑亭由一長廊貫串,打破了南牆的平直、高峻感。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IMG_3543.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7) 人氣()

1.jpg

3.jpg

清明上河園設驛站、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

花鳥魚虫、繁華京城、休閒購物和綜合服務等八個功能區,

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四個文化區。

還設立了宋代科技館、宋代名人館、

宋代猶太文化館和張擇端紀念館 。清明上河園主要建築有 城門樓、 虹橋、

街景、 店鋪、 河道、 碼頭、船坊等。園區按《清明上河圖》的原始佈局,

集中展現宋代諸如 酒樓、 茶肆、 當舖、 汴繡、 官瓷、 年畫等現場製作;

薈集民間 遊藝、 雜耍、 盤鼓表演;神課算命、 博彩、 鬥雞、

鬥狗等千年(汴京) 東京城京都繁華 街市風情。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IMG_4154.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0) 人氣()

2.jpg

3.jpg

清明上河園是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龍亭湖西岸的宋代文化主題公園,

同時也是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基地。

它是以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

按照《營造法式》為建設標準,

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

以遊客參與體驗為特點的文化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占地600餘畝,

其中水域面積約120畝,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雙亭橋將景區分為南苑和北苑。

整個景區仿照《清明上河圖》,設有驛站、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

花鳥魚蟲、繁華京城、休閒購物和綜合服務等八個功能區,

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四個文化區。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IMG_3742.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8) 人氣()

1.jpg

開封府,位於河南省 開封市包公東湖北岸,

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 衙署,被譽為天下首府。

今日重建的開封府,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

與位於包公西湖的 包公祠相呼應,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

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秀美景觀。

重建的開封府,位於開封 包公湖東湖北岸,依北宋營造法式建造,

以正廳(大堂),議事廳,梅花堂為 中軸線,輔以天慶觀, 明禮院,潛龍宮,

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 殿堂。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潛龍宮。據記載它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

而後的大殿是潛龍殿,殿內是三位皇帝的雕塑,

他們在沒做皇帝之前都曾做過開封府府尹或開封府府牧,

所以有人說開封府藏龍臥虎之地。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魁星夫子、台灣俗稱 魁星爺公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IMG_4199.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3) 人氣()

3.jpg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 州市登封市 嵩山 五乳峰下,

因坐落於嵩山腹地 少室山 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 印度高僧 跋陀尊者,

在與都城 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 常住院佔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

是漢傳佛教的 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

素有“天下功夫出 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5.jpg

6.jpg

少林寺常住院建築在河南 登封少溪河北岸,從山門到 千佛殿,共七進 院落。

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

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另外,寺西有 塔林,北有 初祖庵、達摩洞、甘露台,

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IMG_4195.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1) 人氣()

3.jpg

4.jpg

關林,位於河南省 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為埋葬 三國時蜀將 關羽首級之地,

前為祠廟,後為墓塚,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

是中國唯有的塚、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

關林的主要建築建於明 萬曆二十年(1592年),

其佈局按帝王宮殿建築而建呈“回”字形結構。

舞樓、大門、儀門、平安殿、財神殿、春秋殿、關林(塚)為其南北向中軸線,

其它建築的佈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 

大門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中間大門上有九九八十一顆金色乳釘,

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最高品級的標誌。大門東西兩邊為八字牆,

分別篆寫“忠義”、“仁勇”4個大字,

概括了關羽忠君、義友、仁愛、勇武的一生。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現存建築主要為 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

關林的建築規格按照 宮殿形式修建,佈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台,

中軸線建築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

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

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築物。

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台的歇山式和後台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

重簷樓閣,構築之妙全國罕見,也為“洛陽古代藝術館”所在地。

(因雨中後面關墓没進去拍攝)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公元219年冬,孫權偷襲荊州, 關羽敗走麥城,大義歸天。

220年春正月,孫權害怕劉備起兵報復,將傳關羽首級於 洛陽曹操處  

但被曹操識破, 曹操敬慕關羽為人,將計就計追贈關羽為荊王,

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城南十五里,

並建廟祭祀,即今關林迄今已有1790餘年。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jpg

IMG_4198.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9) 人氣()

1.jpg

20.jpg

神州牡丹園位於中國佛祖釋源──白馬寺對面,佔地600餘畝,

盛唐建築風格,山水園林景觀。

集中收集國內外名優牡丹品種1021個,40餘萬株,匯天下牡丹精品、

聚四季名卉於一園。神州神奇神聖地,花國花海花映天”。

神州牡丹園作為當今唯一的牡丹四季觀賞專類園,

不僅能天天看到富麗堂皇的國花牡丹。

很不巧來的時候正好下著豪雨,圖中正是雨中的牡丹花。

19.jpg

18.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IMG_4196.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8) 人氣()

 

9.jpg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

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

主要開鑿於北魏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

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

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

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可惜這些造像在文革時被破壞了不少。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8.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IMG_4203.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2) 人氣()

1.jpg

2.jpg

重渡溝風景區,位於 河南省洛陽市 欒川縣境內,

東漢 光武帝 劉秀二渡伊水至此,擺脫 王莽追殺並成就帝業而得御賜之名。

重渡溝風景區  位於河南省 欒川縣潭頭鎮西南部,距洛陽市118公里,

離欒川縣城48公里,距雞冠洞、老君山、龍峪灣50公里,九龍山溫泉18公里。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憑藉“水清、竹多、落差大”這些自然優勢和

“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農耕文化”的有機融合,

讓遊客享受不盡鄉村漂流的浪漫和情趣,

領略到重渡溝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別樣風光。

景區內林茂草豐,雉飛鹿鳴,四季泉水噴湧,常年飛瀑成群,

翠竹碧水交織,肥鴨壯鵝嬉戲,水鄉特色濃郁,堪稱“北國一絕”。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IMG_4069.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8) 人氣()

1.jpg

 

2 - 複製 (2) - 複製.jpg

遊賞老君山後又自由行來到了雞冠洞,雞冠洞位於河南省 洛陽市 欒川縣,

縣城西三公里,離老君山不遠。

秦嶺餘脈 伏牛山支脈雞冠山的半山腰上,海拔1021米。

雞冠洞是一處大型的石灰岩溶洞,喀斯特岩溶地貌,此類洞穴在北方少見,

被譽為北國第一洞府。雞冠洞洞長5600米,上下分五層,落差138米。

已開發洞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

共分八大景區,依次命名為玉柱潭、

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 聚仙宮、瑤池宮、藏秀閣、 石林坊。

3 - 複製 - 複製.jpg

4 - 複製 - 複製.jpg

5 - 複製 - 複製.jpg

6 - 複製 - 複製.jpg

7 - 複製 - 複製.jpg

8 - 複製 - 複製.jpg

9 - 複製 - 複製.jpg

10 - 複製 - 複製.jpg

11 - 複製 - 複製.jpg

12 - 複製 - 複製.jpg

13 - 複製 - 複製.jpg

14 - 複製 - 複製.jpg

17 - 複製.jpg

18 - 複製.jpg

19 - 複製.jpg

21 - 複製.jpg

23 - 複製.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IMG_3543.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3) 人氣()

9.jpg

1.jpg

老君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3千米處,

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脈的主峰,海拔2297米。

老君山推有2000多年道教文化歷史,成為全真教的聖山,

北魏時在山中建廟紀念,唐貞觀年間受到皇封,

修建「鐵頂老君廟」,明萬曆十九年

頒賜老君山道經詔諭,封為「天下名山」。

不過此山本名是景室山,但因太上老君曾在此山修煉,而被唐太宗改名為老君山。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因為是自由行 到了老君山已經下午了,所以只拍老君山第一景點,

最上面的怕下山没有班車,不敢上去觀賞,只借網路三張圖片供參考。

ccc.jpg

aaa.jpg

bbb.jpg

IMG_3741.JPG

文章標籤

萬里遊侠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7) 人氣()